■ 本報記者 趙艷君
本報通訊員 張明紅
7月30日,高唐縣趙寨子鎮曹莊社區如康家園手工坊里,36歲的村民陳保廷正在制作手工工藝品。他的動作有些遲緩,但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在這里,一天能掙30多元錢,還能和大伙兒拉拉家常,比自己悶在家里強一百倍!”陳保廷說著話,手卻沒有閑著。這句話背后,正是如康家園帶給他們的溫暖與希望。
“俺家孩子肢體殘疾,我之前總是寸步不離地守著他,地里的活兒耽誤了,家里的日子也過得不寬裕。”陳保廷的母親接過話頭,眼里滿是感激,“自從有了如康家園,早上送他來,中午管頓飯,下午接回家時,他手里總拿著新做的手工藝品,嘴里念叨著學的新花樣。他心情好了,我也能安心去田里干活,去年俺家小麥、玉米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番!”
在如康家園康復訓練室里,無法自主活動的村民高新磊,正扶著助行器練習走路,他的父親高洪國在一旁默默地陪伴著,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下肢不能動,腦神經受損后說話也不清楚,從小離不開人,我十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高洪國介紹,現在,兒子每周都在如康家園進行康復訓練,還有志愿者陪著做手工,“前幾天他自己扶著器材走路時,笑著叫了聲‘爸爸’,我當場就哭了……”話未說完,高洪國又擦起了眼淚。
“不光能康復,還能學本事呢!”高新磊激動地說,“這里還可以學習剪紙、編織、按摩等技能,不用出家門就能就業,而且過年過節時,還有志愿者和我們一起包餃子、包粽子、煮元宵,又熱鬧又溫馨。”
趙寨子鎮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在曹莊社區傾力打造如康家園。如康家園集技能培訓、康復治療、日間照料、就業指導等服務于一體,精準回應智力、精神及肢體殘疾群體的多元需求;聯合鎮衛生院資源,簽約醫生定期開展體檢、康復訓練與健康監測,累計服務超過1200人次,守護居民身心安康。同時,如康家園依托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立手工活調配中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面對面傳授就業本領。目前,已穩定吸納本鎮及周邊150余名殘疾人就業,人均月增收400元以上。
此外,很多專業殘協工作人員常駐于此,為殘疾人提供政策咨詢、證件辦理、輔具申領等“幫代辦”服務800余件,真正打通了助殘“最后一米”。
社區工作人員非常注重殘疾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舉辦秧歌舞、落子舞等文體活動20余場,開展全民閱讀、政策宣講等活動24次。該社區還積極整合志愿服務力量,開展健康科普、愛心陪伴活動26場,10名公益崗人員“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人員常態化入戶探訪,動態掌握需求,讓關懷精準觸達。
2025-08-04 10:23:41
2025-08-04 10:23:08
2025-08-04 10:22:4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