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 醫養健康是山東縱深推進動能轉換的“十強產業”之一。如何提質擴容,離不開前沿技術的探索。在濟南,有一家名叫磐升生物的企業,它以“皮膚的再生”起家,開發細胞的無限潛力,為醫養健康帶來新的可能。
生物醫藥,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在山東,現代醫藥生產企業超過5000家,進入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的企業就有12家。在這片體系完備、基礎雄厚的沃土上,一個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記者走進濟南市高新區,對磐升生物進行實地探訪。“這原本是一只渾身無毛的裸鼠,通過將人體皮膚細胞移植到它的背上,兩個月之后,它的背上竟然長出了長約1厘米的毛茸茸的毛發,這就是神奇的皮膚再生修復技術。”
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平告訴記者:“這個黑色的毛發是人的皮膚細胞再生出來的人的毛發,剪短了之后它還可以循環生長,你看它這個再生的除了正常的人的皮膚層次,像表皮層和真皮層之外,它其實也實現了毛囊汗腺的一個再生。”
這種移花接木的“再生皮膚”,需要先從人的皮膚組織中分離出細胞,在體外培養擴增后,再移植到創傷處。這種科技手段,為醫學上燒燙傷、糖尿病足等創面的修復帶來新的可能。
張平介紹:“現在臨床上做皮膚修復的話,更多的還是用植皮的方式,排汗這些功能其實是不會進行功能性的修復的。我們這個是具有真正的功能性皮膚的一個再生技術,國際上在做這一塊的也比較少。”
2013年,企業創始團隊就和哈佛大學專家合作,帶著皮膚再生與修復的核心技術回國,創立磐升。他們落戶在了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
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麗告訴記者:“它(磐升生物)當時來了也很小,只租了100平米的房子,等企業一步一步發展起來之后,我們協助企業引進了一些政府類的基金,比如僑夢苑投資基金、山東省財經各方面的基金,到現在累計也投了將近一個億了。”
從一間屋子起步,磐升一步步孵化成為占地近7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在細胞分離、擴增等領域,均擁有核心專利。在此期間,他們針對細胞培養人工操作存在污染風險的問題,組建起集機械、光學、生物等多學科人才于一體的20多人研發團隊,歷經4年時間,投入超5000萬元,自主設計制造出了一個全自動的“細胞工廠”。
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總監丁文桂告訴記者:“這是我們三個液氮儲存系統,它里邊是儲存了我們的細胞,把它轉移到我們一個復蘇的設備里邊,也就是說凍存的細胞進行復蘇,它就具有活性了,那把解凍完的細胞轉移到自動化設備,由我們設備進行種子的傳代和孵育,以及擴增和收獲的整個過程。”
在一個個蜂巢箱里,37度的恒定溫度,5%的二氧化碳濃度,與人體細胞的生長環境極為相似。而細胞工廠的設備們各司其職,僅僅72小時,就能完成細胞“從1擴增到8”。
丁文桂告訴記者:“好比我投入2000萬的細胞,一般我可以收到1.6億~2億左右。這種自動化流程,我每一批細胞每一次收獲,它都是按照固定和標準化可執行化的流程往下走的。”
有了穩定的細胞制備能力,磐升的“再生皮膚”陸續投入到臨床試驗中。這套細胞工廠,也成為業內的“香餑餑”,吸引了全國多地的科研院所、醫藥企業等客戶。去年,濟南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磐升瞄準時機,不斷拓展產業鏈。
從皮膚的再生到皮膚的養護,磐升又開發設計出110多個生活美容產品,為客戶帶來更多新技術和新原料的市場選擇。
如今,圍繞再生皮膚的產業化落地,磐升已經構建了一條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深低溫及超低溫制冷、生物檢測芯片和醫學美容的產業鏈閉環,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細胞未來產業生態。
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軍告訴記者:“由于一個前沿產業的帶動所衍生的整個產業鏈,每一條賽道的市場容量,都達到了數百億,甚至是過千億的一個市場級別和規模。所以我們在里邊是承擔的一些使命,除了做了一些新的前沿和探索,更多的還有一些國產替代,希望未來在這里面能有我們新的作為。”
記者手記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再生醫學是“從0到1”,磐升闖的是“無人區”。向“技術革命性突破”要新質生產力,不僅要攻克技術壁壘,更需要久久為功的堅持。磐升正以全產業鏈突破的“長期主義”,為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探索新路徑——如果沒有可以站立的巨人肩膀,那就先讓自己成為那個“巨人”。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