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李鑫鵬 報道
初秋的微山縣南四湖,水波瀲滟間倒映著連片的現代化養殖車間,不同于往昔漁民搖櫓撒網的傳統圖景,如今的湖面之上,智能監測浮標隨波輕晃,車間里水質傳感器實時閃爍,餌料投放臂精準運轉——這里是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的核心區域,作為全國湖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其已構建起“養殖+加工+文旅”深度融合的現代漁業生態,2024年帶動鎮域漁業相關產值突破20億元。
若說傳統漁業靠“看天吃飯”,微山現代漁業產業園的智慧化轉型,則徹底把“經驗主導”變成了“數據說話”。走進產業園的“超級魚倉”養殖基地,10座標準化車間內,29000立方米養殖水體正通過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實現“自給自足”。“這套自主研發的循環水養殖系統,搭配智能投飼模塊,是我們突破傳統養殖瓶頸的關鍵。”微山縣南四湖漁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曹霄介紹,智能投飼系統集成了水質監測、氣象接入、魚類行為識別等多元感知單元,能根據水下魚類活躍度動態調整投喂時機與用量。“比如監測到鯉魚攝食意愿下降時,系統會自動減少投喂量,通過自學習算法不斷優化,實現‘按魚而喂’。”曹霄說。
據了解,目前基地工廠化循環養殖產量穩定在80kg/m³,人力成本節省50%,魚藥用量減少70%,餌料利用率提升15%至20%,養殖成活率提高10%至15%。更關鍵的是,這套系統已完成本土化適配,能直接安裝在養殖戶的傳統魚塘,目前試點推廣后,已有30余戶漁民實現“舊塘升級”,單塘收益平均增加4萬元。
對于微山漁業而言,“一條魚”的價值遠不止于“上岸賣鮮”。圍繞“微山湖大閘蟹”“微山湖四鼻鯉魚”兩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園正以“鏈主引領”重構產業鏈。針對微山湖大閘蟹,產業園實施“五統一”工程:遴選本土骨干企業擔任鏈主,搭建“鏈主+合作社+養殖戶”三級架構,統一技術指導與片區收購,目前規模經營覆蓋率達65%,帶動8萬畝基地實現標準化養殖。
而“微山湖四鼻鯉魚”則走出了“跨區域協作+精深加工”的新路。產業園與重慶萬州烤魚產業搭建資源對接橋梁,定向供應優質鯉魚魚苗,成為萬州烤魚的核心原料基地;同時建成“江來好”漁湖產品加工園,僅鯉魚制品年產值就突破3億元,讓“湖區鮮貨”變成了“貨架好物”。
從南四湖的波光里,到智能車間的數據流中,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正以“全鏈智造”改寫湖區漁業的傳統敘事——這不僅是一條魚、一只蟹的價值升級,更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群化轉型的“微山方案”。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