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5日訊 外國人眼中的孔子長啥樣?1687年,一位頭戴儒冠、手持象笏的儒者形象,出現在傳教士們編譯的著作——《中國哲學家孔子》中。這是孔子在西方世界的“形象首秀”。
當博學多才的東方圣人,遇上轟轟烈烈的西方啟蒙運動,賢哲化身啟蒙思想家的“理性守護神”,推動著歐洲大地的思想解放。伏爾泰稱他為“理性之友 狂熱之敵”,并將孔子畫像掛于書房,朝夕朝拜;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對孔子高度評價,稱“一部《論語》可打倒希臘七賢……”
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堅也同樣感受到了這股東方智慧之風。從視他為“哲學中的華盛頓”的思想家愛默生,到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矗立起的孔子雕像,再到20世紀美國掀起的“子曰”熱潮,孔夫子的話,正越來越國際化。
兩千多年前,他生于東方,劃破萬古長夜;兩千多年后,他的智慧閃耀全球,輝映著人類文明。聯合國大廈懸掛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黃金律,《論語》被譯為30多種語言,這位東方巨匠的思想已然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不僅屬于歷史,更屬于未來。
閃電新聞記者 婁冬梅 報道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