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曲阜的晨光會先于鐘聲漫過城墻。
青灰色的城磚上還沾著夜露,像歲月輕輕呵出的白霧,而整座城已屏息——不是因為即將響起的鼓樂,而是因為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孔子的目光里。
這座被稱作“圣城”的地方,從來不是一座凝固的博物館,而是一片永遠在生長的土壤;那些刻在竹簡上的“子曰”,也從未成為句號,而是化作我們筆尖下未完成的逗點,等待續寫。
走在孔府的石板路上,腳底下的紋路里還嵌著千年的跫音。
老人們說,這宅院的門檻曾被無數雙布鞋、皮鞋、草鞋踏過,從負笈求學的少年到拄杖問道的耆老,從本地童生到遠道而來的異邦客。他們來的時候帶著疑問,走的時候懷里揣著答案,卻又在某個清晨突然發現:答案不過是新的問題的開始。
就像大成殿里那尊孔子像,始終保持著“執禮而問”的姿態——他不是在宣諭真理,而是在邀請對話;那些回蕩在杏壇古樹下的“學而時習之”“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者愛人”……早已浸潤了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從書齋到市井,從廟堂到鄉野,如同春風化雨,滋養著一代代求索者的靈魂。
昨日經過一處靜謐的庭院,見窗臺上落著一本翻開的《論語》,書頁間夾著一片銀杏葉,葉脈里還凝著夏末的陽光。
守院人說,常有學生來這里抄錄句子,有人抄“君子坦蕩蕩”,有人抄“父母在,不遠游”,有個留學生卻反復描摹“君子和而不同”——他說在自己的國家,這句話像一把鑰匙,解開了他與父母關于“傳統與現代”的爭執。
那一刻,時間仿佛在這里放慢了腳步,墻外的喧囂被隔絕,只剩下書頁翻動的沙沙聲,與千年之前的瑯瑯書聲遙相呼應。原來,所謂“子曰”,從來不是單向的訓誡,也非一成不變的終極答案,而是一個永恒開放的提問場,是無數個體生命在時代變遷中發出的回響。每一個“子曰”都是種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便會長出不同的年輪。
這座城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讓“古老”與“鮮活”在此相擁。
孔廟、孔府的飛檐斗拱是舊的,但掠過檐角的風聲永遠年輕;《論語》的竹簡是舊的,但當我們在屏幕上輕觸“手讀論語”的互動頁面,或是與孔子AI數字人對話交流,古老的智慧正以新的載體延續。
就像孔廟里千年古柏的根系,深扎于濟寧這片文化沃土,新抽的枝葉正向著陽光蓬勃生長:
·尼山圣境以科技演繹儒家元素,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地標;
·孔子博物館的數字展廳,讓文物在指尖“活”起來,訴說著過去與未來;
·在魯源村,身著漢服習“六藝”,探秘非遺工坊,與孔子AI數字人面對面,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魅力;
·在“跟著孔子去研學”活動中,科技賦能體驗,讓傳統文化可感可知。
·在教師節前夕,濟寧近千所學校同步舉辦“敬師禮”,學子以傳統禮儀致敬師長,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共振。
……
我們總以為傳承是捧著舊物小心翼翼地供奉,濟寧卻用實踐證明:真正的“兩創”,是把“子曰”變成社會治理的“和為貴”品牌,變成研學課堂上的朗朗書聲,變成每個濟寧人待人接物的謙和與堅韌。從洙泗之濱到孔子博物館,從尼山圣境到政德教育基地,從鄉村儒學講堂到城市文化客廳,從“新杏壇·大家講”到蓼河夜游的燈光秀……這座城市正讓傳統文化從“展品”變為“活水”,滋養著發展的每一寸肌理。
9月27日,伴隨著孔子文化節的帷幕拉開,整座城市都沉浸在一片莊重而熱烈的儒風雅韻之中。但比這儒風雅韻,萬千氣象更動人的,是每個前來的人眼里的光——有白發蒼蒼的老教師,他的包里放著幾十年來密密麻麻批注的《論語》;有背著相機的大學生,他的取景框里框住了一群誦讀《論語》的孩子,記錄下這份跨越時空的傳承;有來自國外的留學生,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們不是來溯源的,是來認親的:認那個在洙泗之濱講學的老人,認那個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智者,認那個把“人”字寫得頂天立地的靈魂,認那個穿越兩千五百年依然在問“你找到內心的‘仁’了嗎”的智者。
斯文在茲,潤物無聲。曲阜銀杏葉正染著淺黃,一片一片輕輕落在肩頭,像時光寫給我們的信箋。我們站在孔子的城里,手里握著的不是終點,而是續寫的筆。每一個“子曰”都是未完成的詩——等著我們用今天的生活為它押韻。
明日,當第一縷陽光再次爬上大成殿的琉璃瓦,穿越千年的鼓樂聲在古城上空回蕩,那聲音順著孔林的古柏根系傳向四方,傳進每間教室的朗讀聲里,傳進每扇家門前的家常話里,傳進每個清晨對著鏡子整理衣冠的動作里……所謂傳承,從來不是把古老的經典供在神龕上,而是讓它活在我們的呼吸里、腳步里、每一次選擇里。在孔子的城,我們都是未寫完的“子曰”——而正是這份“未完成”,讓文明永遠年輕,讓人心永遠向光。
晨光里,我們仿若看見,孔子從杏壇緩緩走來,坐在我們對面,如同一位沉靜而慈祥的鄰家老者,拍著我們的肩膀說:“孩子,守住內心的‘仁’,你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勇氣和底氣。”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