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琳
圣城秋深文脈涌,“和合共生”譜新篇。9月27日晚,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式暨第二十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頒獎典禮在曲阜尼山舉行,邀世界聆聽穿越千年的和鳴。
“以國際孔子文化節等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將主題設定為“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旨在挖掘闡發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時代價值,厚植文化根脈,探尋人類發展正確路徑,求解文明和合共生之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一次“斯文在茲”的文脈激蕩。在孔子誕辰2576周年之際,海內外賓朋齊聚圣人故里,循東方禮韻,溯文明源流,揚齊魯文脈,立文化自信。
這是一篇“與時偕行”的時代答卷。世界局勢動蕩不安,需要我們從先哲先賢的智慧中尋找答案,讓不同國家與民族和平和睦和諧相處,推動構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
“孔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們跨越山海,相聚于這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圣地,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對人類共同價值的追尋。”馬來西亞資深華文教育和儒家文化推動者、教授莫順宗在發言中呼吁各方,要認識到孔子的思想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各族群應同心協力,踐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智慧和“己欲達而達人”的共享精神。
跨越千年,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仍影響著當今世界。開幕式上,頒出第二十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孟加拉“太陽能船上移動學校”項目、愛爾蘭“成人教育在線學習平臺”項目、摩洛哥“為兒童和青年提供二次全納教育”項目獲獎。走過二十年,孔子教育獎在世界文化和教育界日益強大的影響力,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感慨萬千。
“202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獎的主題是‘在數字時代推動掃盲’,這與孔子教育獎高度契合。當下,全球仍有接近7.4億青少年和成年人不具備基本的識字能力,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今年的獲獎項目再次提醒我們,掃盲對于尊嚴、平等與變革具有恒久的力量。”斯蒂芬妮亞·賈尼尼在視頻發言中說。
當尼山晨鐘呼應五洲四海,當杏壇文脈連接古今未來,儒家思想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海內外人才紛至沓來。開幕式上,山東省歐美同學會攜手山東省國際人才交流協會,聯合多家承辦及支持單位,共啟“海外人才孔子文化研學行動計劃”,以品牌優勢、資源整合優勢、專業服務優勢、政策支持優勢、資金保障優勢,誠邀各國英才,打造孔子文化體驗、中華文明實踐、國際人才服務、新質產業孵化等共融互鑒的交流平臺。
數百年來,儒家思想伴隨著華人遠渡重洋、扎根異鄉,在海外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促進族群理解與和諧共處的重要紐帶。應印尼孔教總會的請求,中國孔子基金會向印尼國立孔教高等學院捐贈孔子像,并在開幕式上舉辦捐贈儀式。不久后,印尼研學團隊將到山東交流訪問,以文會友,促進相知相親、“雙向奔赴”。
以“禮”立魂。“杏壇弦歌”“大道之行”“薪火相傳”……開幕式以戲劇情景演出串聯,在簡約設計中傳遞“禮者,天地之序也”的深層內涵。9月28日,更有曲阜與衢州同步祭孔,讓中華禮樂文明在傳承中永葆生命力。
以“新”賦能。文化“兩創”的關鍵,在于讓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今年的孔子文化節推出“跟著孔子研學游”六大主題線路,廣泛吸引海內外研學團隊。全球Z世代圖文短視頻征集活動持續開展,讓孔子思想成為全球年輕人的“精神潮品”。
以“融”聚力。以圣城曲阜為軸心,山東延續孔子文化節載體優勢,將以莊重簡約的盛會為動力,接續文化“兩創”的創新實踐。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