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苑莘 本報通訊員 王德衛
秋風習習,碩果累累。邁步在莘州大地,從機關干部主動學法到田間地頭群眾用法,從青少年的法治課堂到企業車間的產品研發……普法正在為基層依法治理提供“新引擎”,法治正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莘縣以“三聚三新”工作思路,推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實踐惠及全民。
聚焦素質提升,譜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咱們鄰里之間一定要互諒互讓,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兒就鬧不快,傷了和氣、丟了面子劃不來……”9月18日,東魯街道人和社區的“法律明白人”王飛在小區走訪排查時,現場化解了居民之間因為電動車充電而引發的鄰里矛盾。莘縣立足基層依法治理實際,重點抓好普法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為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莘縣壓緊壓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各級各部門法治宣傳教育向縱深發展。推行“十百千”基層普法協同機制,推動力量下沉。探索“十人指導團+百人工作隊+千人宣傳員”模式,將24個司法所長納入普法指導團,將875個“法治帶頭人”納入普法工作隊,將2668個“法律明白人”納入普法宣傳員隊伍,融合各方優勢,引導法治力量下沉基層,主動服務群眾、回應訴求、排查風險。
筑牢校園法治副校長防護網絡,護航青春成長。實現全縣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充分發揮其在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教育 護航暑假”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普法專項行動和上好開學“法治第一課”活動等。依托“八五普法”講師團、“正義之心”普法志愿者等力量,深入開展“開學第一課”“青少年模擬法庭”等主題活動,以專業法治力量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聚焦創新驅動,構建融合貫通新鏈條
“我平時喜歡在法治公園晨練,在休閑鍛煉的同時,還能學習法律常識。”9月20日,在莘縣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晨練的李大爺高興地說。莘縣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普法形式,不斷提升法治文化陣地的覆蓋面,構建融合貫通的普法新鏈條。
構建全媒體普法傳播矩陣,提升線上影響力。依托“莘縣政務”微信公眾號、“莘縣融媒”App、“莘縣政務”“獬豸瑞獸”視頻號及融媒體資源,打造普法宣傳“云陣地”。緊扣重要節點精準普法,實現線下活動常態化。結合年初普法工作計劃,圍繞“3·15”“4·15”“12·4”等重要時間節點,緊抓“法律十進”,聯合多部門常態化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每年成功舉辦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儀式、民法典宣傳月集中宣傳活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宣傳等,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聚焦固本強基,展現陣地建設新形象
朝城鎮邵莊村建設了高標準的法治文化廣場,吸引了周邊村民來唱歌跳舞、舉辦各項文藝晚會,不僅滿足了村民的休閑鍛煉要求,還能讓村民尤其是孩子們學到法律常識。莘縣以滿足基層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為著力點,積極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有序繁榮法治文藝,切實提升基層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
創建陣地體系,發揮引領效應。依托徒駭河、金堤河兩岸建成了“莘情普法”法治文化集群,整合提升黨內法規主題公園、憲法公園、民法典公園等多個法治陣地;高標準建成國家級、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個,打造省級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2個;引導建成朝城、柿子園等多個鎮級法治陣地和妹冢鎮榮盛家園社區、張魯回族鎮申官目村等多個村級法治文化陣地,實現了“縣級引領、鎮級示范、村級繁榮”的生動局面。
打造沉浸式法治課堂,擦亮體驗普法品牌。積極實施“紅+藍”工程,建成孔繁森同志在莘縣事跡陳列館法治文化廣場,有序推動中共冀魯豫(平原)分局舊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積極與各部門單位協作,完善“非遺傳承+普法宣傳”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公益展播、展演、展示活動。
2025-09-22 16:42:19
2025-09-22 16:36:34
2025-09-22 10:06:1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