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叢叢
九月的聊城,在千年運河的波光瀲滟中,迎來了一場關于面條的史詩級盛會。9月26日至28日,“面面”俱到·山東面條爭霸賽暨“慶國慶·迎中秋”大聊之城運河大集在我市隆重舉行。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聊城代表隊憑借底蘊深厚的三張“面食王牌”——海參炸醬面、運河什香面、捶雞面,一舉奪魁,斬獲金獎,讓這座運河古城的飲食智慧在齊魯大放異彩。這不僅僅是一場美食競技,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一場產業的交融、一幅生動的民生畫卷。
當比賽的鑼聲敲響,當第一縷面香飄散,聊城,這座被運河滋養千年的古城,以其博大的胸襟,為齊魯大地的飲食文化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贊歌。
水城聚首
一場面條的“武林大會”
鼓聲震天,氣勢如虹。
“美食爭霸戰鼓隆,‘面面’俱到喜相逢!江北水城聚珍饈,運河明珠宴八方!”9月26日,主持人的開場詞如號角般響徹云霄,瞬間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在大聊之城南廣場,京杭大運河畔,來自山東十六地市的烹飪高手云集于此,一場持續3天的面條技藝巔峰對決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炊煙裊裊。八個專業操作區內,各地名廚嚴陣以待,灶火熊熊,鍋鏟鏗鏘。他們身后,整齊陳列著各色面粉、秘制醬料、特色配料,猶如武士的兵器庫,靜待出征。空氣中,面粉的麥香、高湯的醇厚、醬料的復合香氣交織升騰,預告著一場舌尖上的“華山論劍”即將上演。
這是一次山東面食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地域風情的深度交流。從膠東半島的海洋氣息到魯中平原的厚重質樸,從黃河入海的奔放到泰山之巔的雄渾,每一碗面條,都承載著一方水土的獨特基因,訴說著一段關于故鄉的味覺記憶。
匠心獨運
舌尖上的技藝巔峰
比賽進入白熱化,操作區內,已然成為技藝與創意的競技場。
威海代表隊的操作臺前,主廚正將精心熬制的海參肉醬與筋道的海帶面巧妙融合。“我們選用本地優質海參,與傳統肉醬創新結合,讓海洋的鮮美在面條上綻放。”主廚一邊熟練操作,一邊介紹。這碗海參肉醬海帶面,不僅是食材的升華,更是對威海海洋文化的深情詮釋。
東道主聊城隊的三張“面食王牌”成為最大亮點。運河什香面,以“溫面”為底,配菜豐盛達十二道,葷素兼備,炒燒并舉,堪稱“一幅運河飲食文化的立體畫卷”。海參炸醬面彰顯了運河物產的豐裕。捶雞面則以繁復工藝展現極致匠心——需耗時三小時反復捶打,方得爽滑口感。臨清賓館主廚金子凱坦言:“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傳統面食,讓更多人了解聊城深厚的飲食文化。”
在非遺展演區,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秦豐慶的什香涼面攤位前排起長龍。“我們準備了800份面,市民僅需支付一元就可品嘗,目的是讓這門百年技藝走進現代生活。”秦師傅動作行云流水,十余種配料在他手中幻化出迷人風味。
文化為魂
從味蕾到心靈的盛宴
美食的真諦,超越味蕾本身。本次活動精心設置的非遺展演區、運河文化市集,讓一碗面條串聯起更廣闊的文化圖景。
當聊城雜技的高難度動作引來陣陣驚呼,當臨清駕鼓的雄渾節奏震撼人心,觀眾感受到的是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積淀的藝術魂魄。這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彩表演,與現場的面香、人氣交融,構筑了一個可感、可觸、可品、可賞的立體文化空間。
“作為大眾評委,我嘗遍了16地市的面條,每碗面都在講述一個地方的故事。”聊城市民付凌霄的感慨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本次大賽創新采用專業評審、大眾評審與網絡投票三重評價體系,每場隨機抽取30名普通市民擔任大眾評審,真正讓美食回歸人民,讓味道由大眾定義。
來自河南鄭州的游客張先生專程趕來:“早就聽說山東面食有名,這次真是大開眼界。聊城的捶雞面,口感爽滑、雞湯鮮醇,讓我感受到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據統計,三天活動累計吸引參觀者超過5萬人次,網絡直播觀看量突破300萬。一碗面條,將聊城的城市魅力推上了更廣闊的舞臺。
產業賦能
小面條的大作為
本次活動的深遠意義,更在于對“一碗面”背后產業能量的深度挖掘。活動期間同步舉辦的運河文化市集、特色農產品展銷、面產業全產業鏈展覽等,清晰展現了“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
從優質小麥種植到面粉加工,從面條制作到調味品研發,再到品牌營銷、餐飲服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示,這為聊城面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契機。這場美食盛會通過以面為媒,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云閃付等現代支付平臺的深度參與,實現了傳統文化活動與現代科技生活的無縫對接,不僅提升了活動效率,更賦予傳統美食產業數字化新動能。
未來展望
一碗面連起的古今篇章
經過三天激烈角逐,聊城代表隊的面條作品憑借其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風味折桂。但比比賽結果更重要的,是這場盛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面面’俱到·山東面條爭霸賽不僅是一場美食的爭霸,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一次關于‘面條’的極致探索!”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江濤的總結,道出了活動的深層價值。
味至濃時是故鄉。隨著盛會落幕,運河波光依舊,水城秋風依然,但聊城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已然開啟。一碗面條,連起的不僅是千萬人的味蕾,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現在與未來。在這碗面里,我們品出了聊城的千年文脈,嘗到了時代的鮮活氣息,更看到了“兩河明珠”在新時代的璀璨光芒。
當最后一縷面香飄散,當運河的晚霞映照著一張張滿足的笑臉,我們恍然領悟: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次文化的朝圣、一次產業的啟迪、一次關于故鄉味道的深情告白。聊城,這座被運河滋養千年的城市,正以面為媒,以文為魂,書寫著新時代的傳奇。而這碗面里,盛著的是濃濃的鄉愁,是文化的自信,更是通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2025-09-25 10:11:41
2025-09-24 10:09:02
2025-09-22 16:42:19
2025-09-26 09:17:51
2025-09-26 09:17:27
2025-09-26 09:17:0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