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凱 趙晶
秋意漸濃,東昌府區各個學校的教研活動卻格外火熱。“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細致分析,能夠精準把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從而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東昌府區中學語文教研員王春然結束在張爐集中學舉辦的聯合教研實踐活動,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著感想。“自從東昌府區教研員駐校活動開啟之后,各個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了新的平臺,教育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王春然感慨。
王春然的感受,正是東昌府區推行“教研員駐校 引領城鄉攜手提質”行動的生動寫照。東昌府區以創建山東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為契機,創新實施教研員下沉機制,通過城鄉學校攜手提質、組建區域教學共同體協同發展等舉措,有效破解了農村學校教研薄弱難題,激活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潭春水”。
精準幫扶:“五個一”機制破解教研難題
“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多,隔輩老人帶多個孩子的現象普遍,師資薄弱問題突出。”東昌府區梁水鎮鎮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杜金元坦言。針對這一困境,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今年9月出臺專項實施方案,建立“一科一校一品牌”精準對接機制,要求教研員深入農村學校開展“一周一駐校、一月一診斷、一季一示范、一年一課題、三年一品牌”的“五個一”深度教研行動。
“我們要當好教師專業成長的‘拐杖’,既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東昌府區數學教研員陶紅說。圍繞課堂教學情況,陶紅與梁水鎮鎮中學的老師面對面交流,分別從課前備課、教學設計、課堂活動、試題分析、日常習慣等環節對教學工作進行研討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這種“貼身指導”讓梁水鎮鎮中心學校教師受益匪淺。在東昌府區教體局指導下,各學科教研員駐校期間,不僅隨堂聽課指導教學,還幫助城鄉學校之間建立教學共同體。9月24日,東昌府區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突破年暨山東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學前教育游戲活動實驗區建設推進會在聊城四中向陽校區召開。會上,聊城英特學校與梁水鎮鎮中心學校、聊城市實驗中學與道口鋪中學作為城鄉學校代表,現場簽署了城鄉學校攜手提質工作協議。
城鄉聯動:共同體建設促教育優質均衡
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推動學校組織變革與創新、引導教師開展共享共研,已成為東昌府區突破教育發展瓶頸的關鍵路徑。東昌府區創新搭建教研共享平臺,組織城區名師到農村學校送教下鄉,同時安排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跟崗學習。
“合作學校教師教研參與度顯著提升,實現了從‘被動等安排’向‘主動搞創新’的深刻轉變。”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家顧問馮明才表示。東昌府區構建了“1+1+N”教學共同體模式,以聊城市實驗中學、聊城英特學校等優質校為龍頭,帶動農村學校共同發展。截至目前,東昌府區已聯合組建26個區域教學共同體,覆蓋帶動全區162所學校,開展聯合教研活動200余場,城鄉教師同課異構、共研課堂實現常態化。簽訂攜手提質協議后,合作學校教師每月開展聯合教研,共享教學資源,共解教學難題。
質量躍升:從“薄弱校”到“優質校”的蛻變
城鄉教研一體化帶動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東昌府區從教研員駐校、教學共同體建設這一核心視角探索教師專業發展新思路,聚焦教學共同體建設中的“組織困境”“方法困境”和“合作困境”,走出了一條“共研·共享·共進”的教學共同體建設破局之路。“這些變化源于我們堅持教研先行、教師為本的發展理念。”東昌府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學成表示,“為了實現共享、共研、共進,東昌府區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將教研員駐校工作成效與評優晉級掛鉤,同時加大對農村學校的傾斜力度,激發了教師內生動力。”
如今在東昌府區,教研活動已成為全區各學校的常態工作。教師們從“要我研”變為“我要研”,主動撰寫教學反思、參與課題研究。“名師大講堂”的示范課視頻被反復觀摩研討,城鄉教師攜手共進的氛圍日益濃厚。一場自下而上、由內到外的教育變革,正在東昌府區的校園里悄然發生,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2025-09-30 10:46:32
2025-09-30 10:45:45
2025-09-30 10:45:0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